当前公有云服务已经成为整个ICT领域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类似IDC这样的公有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在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美国数据分析公司451 Research在其发布的“2013年云计算综合报告”中指出,至2016年年底,云计算市场的收入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保守估计将达到两百亿美元。该项研究报告邀请了来自于云计算市场各个层次的300多名受访者参与其中。
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2013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同时,我国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和采用度逐年提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对1328家企业进行在线调查后发现,云计算的认知度和应用程度均比2012年显著提升,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的企业占95.5%,2012年为79%;8%的受访企业已经有了云计算应用,其中公共云服务占29.1%,私有云占2.9%,混合云占6%;在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中,76.8%的受访者表示更多的业务开始向云环境迁移。
虽然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抢眼,是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中的一大亮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达到2442亿美元。同时,2013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典型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33亿美元,增长率将高达29.7%。
尽管我们一直在快速向公有云进,但是很多服务提供商幕后的故事却让人依旧不安。大多数利用了公有云的公司对于“那扇紧闭的门”背后的一些实践都浑然不知,甚至于他们会渴望这种无知。或者说好一点:有些事情公有云厂商永远不会告诉你。你是否信赖云计算?尤其是是公有云?在“棱镜门”事件余波未了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安全以及云计算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都心存疑虑。当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在互联网和云端时,如何保护和适度使用这些数据成为新的课题。
安全和稳定性一直是用户对于云计算所诉求的内容。另外加之云计算厂商的宕机事件频发,无疑让本就对云计算心存疑虑的企业更加焦虑。去年10月,我国可信云服务认证启动,这也是我国首个云服务商认证体系建立。近日,可信云服务认证公开首轮(第一批企业)评估的情况。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百度、腾讯、新浪、京东、蓝汛、世纪互联、UCloud在内的10家云服务商通过认证。虽然可信云服务认证是一个第三方的非官方认证,但是这个认证的启动和实施,对于我国云服务市场而言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为了充分体现云服务商的技术指标和水平,可信云服务认证的具体测评内容包括三大类共16项,分别是:数据管理类(数据存储的持久性、数据可销毁性、数据可迁移性、数据保密性、数据知情权、数据可审查性)、业务质量类(业务功能、业务可用性、业务弹性、故障恢复能力、网络接入性能、服务计量准确性)和权益保障类(服务变更、终止条款、服务赔偿条款、用户约束条款和服务商免责条款),基本涵盖了云服务商需要向用户承诺或告知(基于服务SLA)的90%的问题。可信云服务认证将系统评估云服务商对这16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为用户选择云服务商提供基本依据。
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秘书长何宝宏介绍了首轮评估情况,目前10家云服务商的服务协议(含SLA)都已达到《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和《可信云服务认证评估方法》的标准要求;满足了可信云服务认证的具体测评内容包括三大类共16项的内容。另外,评估对云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640个指标中最终整改了107个,达17%。据悉,未来该机构还将对更多的企业进行评估,包括联通、华为、网宿、金山、浪潮等;还会根据市场不同发展阶段,预研分级评估方案。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从外卖到云计算:美团点评意欲何为?
美团认为云计算的本质是契合用户需求自由组合的产品设计、全周期服务、秒级计费按需使用、专属工程师一对一的服务。
-
公有云中追寻区块链的身影
企业中关于区块链的确切角色还在讨论中,但是技术上的兴趣却越高涨。像AWS、微软Azure和 谷歌这样领先的公有云供应商推出他们自己的区块链服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
事件驱动应用推动下一代IaaS的演进
公有云的新范例结合了最佳的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以改善供应商和用户的云业务情况。
-
从公有云无服务器应用中获得最大收益
无服务器计算允许组织在更细的颗粒度上构建和部署云应用。与使用单体代码构建的传统应用相比,无服务器应用将工作负载分解为离散功能,它们仅在由某个事件调用或触发时才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