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技术,比如Docker,正在云供应商和企业间越来越流行。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容器技术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
容器技术正在强有力地占领云市场,随着供应商继续深入拥抱Docker,CoreOS,其他企业也在尝试进入该领域。但是在企业云战略包含进容器时,很有必要理解该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是否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容器提供了服务器虚拟化的替代方案,首先安装一个主机操作系统(OS),而不需要安装hypervisor。然后,安装虚拟化层,应用就好像运行在底层操作系统上一样。虚拟层创建出隔离的客户虚拟机(VM),称为容器。每个容器都可以运行自己的应用——或者某个相同应用程序的副本——但是所有容器共享同一个OS内核。
对于单个OS的依赖使得基于容器的虚拟化比起传统的基于hypervisor的虚拟化来说,没有那么通用。比如,因为容器必须移动到带有兼容OS内核的服务器上,所以容器的迁移要求更多的考量和计划。另一方面,传统VM则能够迁移到任何带有合适hypervisor的地方,不管OS是什么。
但是,因为容器共享单个OS内核,它们可以降低OS许可证的费用,提高性能,无需运行多个OS版本所需要的那么多内存和处理器的资源。
容器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利好云环境。和轻量级VM相比,容器是轻量级组件化环境,无需大量的重复工作,应用就可以在云间移动。容器能够适应平台差异,而不会影响其中运行的应用,这很有益于DevOps和软件开发人员。
另外,容器减少了每个虚拟实例所需的冗余资源,比起VM而言,同一台服务器能够托管更多的容器——这大幅改进了云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因此,对于你的企业和云战略而言,容器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容器对于要求扩展性以及共享核心组件的环境而言是非常契合的。比如,如果你需要启动并部署相同工作负载和OS的100个副本,使用容器,比起传统基于hypervisor的VM,要更加高效并且划算。
要求最佳的工作负载普适度和隔离性的数据中心应该继续使用基于hypervisor的VM。但是,这两种方案并不是互斥的。两者可以并存来满足特定的业务计算需求。容器技术的确非常值得企业研究和投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阿里云发布飞天敏捷版:支持Docker企业版
Docker公司首席执行官Ben Golub 在大会上宣布Docker在阿里云平台的Apsara Stack Agility中落地,这是国内第一个支持Docker官方企业版的容器类产品,可以部署在企业自有数据中心环境内,特别适用于企业专有云及混合云场景。
-
容器技术与Kubernetes缓解了OpenStack生命周期管理难题
OpenStack的支持者们正在采用容器技术与容器业务流程来帮助解决由开源云平台所带来的生命周期管理挑战。
-
《人民的名义》说“1+1≠2” EasyStack说“1+1>2”:这道题如何计算?
在德国柏林的CloudNativeCon+KubeCon容器大会上,EasyStack正式发布基于Kubernetes技术容器集群产品ESContainer,并表示这实现了1+1>2的效果。这道题是如何计算的?
-
开源是Docker和Kubernetes的伊甸园
12月,CRI-O被Hykes描述为概念验证,但是“毫无疑问——如果CRI-O像DOA一样无疾而终,Docker将不会完成容器化。